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碳源碳汇能力评估

admin2个月前 (06-11)零碳产业园31

      各项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于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输入到系统中的碳,各项目碳吸收的主要来源于从系统中产出或固定的碳,用碳吸收量减去碳排放量即可得出各项目碳汇量,计算结果如表 2 所示。

      项目 A、项目 B 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消耗国网电力等能源,持续产生碳排放;项目 H 消耗能源和饲料等,产物固定移出少部分碳,但是碳吸收量远小于碳排放量,因此,上述项目为“碳源”产业。

      项目 E、项目 F 消耗能源的同时,吸收大量碳,其产碳量与减碳量的差值相对其总量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上述项目为“低碳”产业。

      项目 C、项目 G、项目 I 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循环效益,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和产物循环利用,使得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项目 J 产生的新能源电力进行自发自用,替代部分火电电网购电量,碳减排效益明显;项目 D、项目 K 通过光合作用或自然沉淀,从大气环境中吸大量碳,促成碳的转化及碳沉积后移出,因此,上述项目为“碳汇”产业。

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黑龙江环境通报)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与全球脱碳战略比较:推动绿色转型的系统工程”

在零碳理念和园区建设方面的研究表明,零碳概念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涵盖了低碳、近零碳和零碳三个阶段,随着对碳排放限制的不断加严,推动了我国经济向低碳转型。在零碳园区建设路径上,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园区近零碳建设困境分析

2022 年现状数据均来源于园区提供或基于园区提供的数据,根据指标相关定义计算得到。绿色能源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0。2022 年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近零碳标准为 6...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

(3)大力发展氢能。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能源互联转化的重要媒介,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大规模深度脱碳。长远来看,可布局发展氢储能,在适宜条件下,利用氢气作...

我国零碳产业园发展的五大思路探索与实践

总体上看,我国各地区探索发展零碳产业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是在尽量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使用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可...

我国零碳产业园案例分析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该园区是依据远景集团《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打造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到 2025 年末将帮助当地实现 3000 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 10 万个绿色...

数据要素密度、 产业链数智固碳与中国零碳变革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 低碳化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的零碳变革作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下的重要战略部署, 不仅承载着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绿色转型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