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现状(2)

admin4个月前 (05-08)零碳产业园87

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领域,众多学者对园区储能及其运行策略展开研究。Yan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聚类和动态识别的工业园区储能系统(EnergyStorage System,ESS),可缩小峰谷负荷差距,提高光伏发电就地安置率,进而提高工业园区经济效益 ;赵亮亮等提出了一种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结合并配备储能系统的工业园区绿电方案,设置了五种运行方式以实现风光电和市电互补,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李起航等提出了一个工业园区源网荷储综合智慧能源方案,整合智能能源控制平台,提出“风光储氢” “风光热储电”等方案,加强电力供应、电网、负荷、能源储存和氢能的多方交互,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  ;黄伟刚针对园区设计了一套“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方案,并构建 MMHC(Max-Min Hill-Climbing)算法优化储能方案,采用灰色模型估算用户用电 。


对于工业园区用能方面的研究,Simona Marinelli 等人运用生命周期评价,设置共生情景,对可再生能源的工业共生网络进行了环境效益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整合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工业能源共生网络有可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工业园区能源共生提供了一种优化方法 。罗咏等提出了一种具备自主调峰能力的工业园区绿色供电方案,通过配置新能源和储能以满足新增负荷需求,优化控制方案实现新能源全部消纳,保证绿色供电系统的自主调峰,并对其进行生产运行模拟和消纳分析,评估认为该方案是合理的。

在供能上,园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布局,整合资金和能源技术,构建以光电、风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供应系统,进而降低外购火电比例,提高园区清洁能源供给比例。储能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的储能方式,分别为热储能、电储能和氢储能,电储能又包括机械储能(例如重力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园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经济的储能方式。在工业余热较多的地区应充分利用余热,注重开发热储能和热化学储能技术,以长时调配热能;在清洁能源充足的园区,开发氢能制造和储存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对于风光资源不稳定的地区,应开发电化学储能技术。用能方面,应从区域能源系统整体考虑,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产业共生,提升高耗能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建筑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园区的用能电气化,提升园区能源效率和低碳化水平。(文章出处万方数据)
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

(3)大力发展氢能。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能源互联转化的重要媒介,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大规模深度脱碳。长远来看,可布局发展氢储能,在适宜条件下,利用氢气作...

工业领域绿色发展

产业升级改造。以实现“绿色制造”为目标,不断降低园区工业碳排放量。积极运用绿电制氢,延伸绿色化工产业链。优化产业链布局以提升集群内循环效率,以园区或区域能源系统大循环视角进行产业链的聚集,实现跨企业、...

基于绿色金融支持的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

      目前,零碳园区是一个新兴概念,虽然全球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但欧盟和我国在推进低碳转型和零碳产业园发展方面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案例,为我们研究零碳产业园发展提供了...

国内外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制定

      国际上通行的碳排放评价准则主要是 PAS2060 、ISO14064 、 GHGProtocol 等,也包括一些国际行业组织颁布的行业标准,比如美国绿色建筑委...

我国各省市零碳产业园发展现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3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园区的绿色发展,国务院《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 〕 23 号)中提出打造 100 个...

我国零碳产业园发展的五大思路探索与实践

总体上看,我国各地区探索发展零碳产业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是在尽量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使用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