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探索淡水湖泊生态碳汇高质量发展路径

admin3个月前 (06-10)零碳产业园50

      生态碳汇是通过自然活动或人工改造等方式,使生态系统提高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同时为社会低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其主要表现为以森林、草原等植物光合作用为主体的绿色碳汇,和以海洋生物和自然活动等固碳方式为主体的蓝色碳汇。然而,生态系统能量链、食物链耦合关系复杂,动植物种类、数量繁多,能量流动多变,生态系统碳汇方案的研究面临挑战。目前,针对绿碳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碳汇能力评估的研究和碳汇交易机制的探讨等。在海洋碳汇研究方面,研究焦点聚集在碳汇渔业发展、碳汇强度估算、碳效益核查等方面,研究结论有助于生态碳汇的发展。此外,史舸针对湿地公园主体建立了碳汇、碳排放模型,

挖掘碳汇潜力来指导旅游区的发展决策。同样,淡水湖泊拥有优势生态碳汇资源潜力,但是在湖泊碳汇的发展研究方面缺少系统性方案。

      东平湖流域内雨量充沛、来水量大、外源营养物质丰富,碳汇产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因此,本文提出构建东平湖零碳产业,构建动态、发展、高质量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促使碳汇项目的减碳量与碳源项目的产碳量相抵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黑龙江环境通报)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碳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现状、挑战与对策

工业园区碳核算是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针对工业园区的排放情况进行核算和评估的重要手段。核算过程包括确定核算边界、范围和种类,收集活动水平数据,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以及获取相应的排放因子。在选择核...

园区近零碳建设困境分析

2022 年现状数据均来源于园区提供或基于园区提供的数据,根据指标相关定义计算得到。绿色能源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0。2022 年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近零碳标准为 6...

零碳产业园区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空间规划应对策略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了新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基本国策。国土空间规划不但是控制碳排放量的有效尝试,而且是统筹规划碳源和碳汇协调发展的...

零碳产业园标准的核心目标

      以远景集团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必维集团等联合在全球率先发布的《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为例,该标准为国内低碳/零碳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从园区的规划、设计...

国外零碳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零碳产业园建设主要在欧美国家进行了探索。例如,德国加强零碳技术系统整合,在柏林建立欧洲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林欧瑞府(EUREF )零碳科技园,通过能源转型在...

我国各省市零碳产业园发展现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3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园区的绿色发展,国务院《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 〕 23 号)中提出打造 10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