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零碳产业发展模式

admin3个月前 (06-10)零碳产业园56

      巩固湖泊、林地、湿地和农田等固有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通过改善、优化区域生态植被本底条件,促进形成新的碳汇。

      发展立体化综合养殖,利用食物链加速碳的传递和碳的封存。养殖贝类等滤食性动物,滤食摄取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碳,并通过贝壳为载体固定碳并移出,成为较为持久的碳汇。

      开展环境友好型捕捞作业方式,统筹捕捞作业。积极推广渔船节能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能源进行渔船动力配套。

      改善微观水环境,进行渔业生态修复,捞取或转化水域有机质,进而改善水质,提升水体自净和固碳能力,为湖泊碳汇提供生态基础。

      发展清洁能源、零碳工业、低碳技术等产业领域,探索碳捕集与封存机制。发展碳闭环的循环农渔业,促使产业过程减碳量与产碳量相抵消。发展低碳环保的现代加工业,发展“能量梯级利用”的产业链模式。

      将企业运营和渔民作业结合起来,促进自然渔业资源从无节制竞争性捕捞到有计划协同性生产转变。将大水面和小水面结合起来,促进渔业养殖资源从竞争性资源内耗到协同性资源整合转变。将全

产业链发展起来,促进生产经营各环节从原材料供应者到全产业链价值增值持有人转变。

      开展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构建碳汇交易模式与运行机制,推进生态系统碳汇产品转化成社会资产。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黑龙江环境通报)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园区近零碳建设困境分析

2022 年现状数据均来源于园区提供或基于园区提供的数据,根据指标相关定义计算得到。绿色能源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0。2022 年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近零碳标准为 6...

零碳产业园区的内涵特征

学术界对零碳产业园区空间规划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零碳产业园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案例、具体项目规划实践等方面,从概念内涵、规划建设路径、智慧与零碳策略整合、能源系统优化等角度进行研究。结合目前学术界对...

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及政策启示

      2020 年 9 月,在联合国第 75 届大会上,我国宣布力争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双碳”目标对我国推进经济低...

零碳产业园标准的核心目标

      以远景集团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必维集团等联合在全球率先发布的《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为例,该标准为国内低碳/零碳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从园区的规划、设计...

国外零碳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零碳产业园建设主要在欧美国家进行了探索。例如,德国加强零碳技术系统整合,在柏林建立欧洲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林欧瑞府(EUREF )零碳科技园,通过能源转型在...

我国零碳产业园发展的五大思路探索与实践

总体上看,我国各地区探索发展零碳产业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是在尽量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使用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