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零碳产业发展模式

admin5个月前 (06-10)零碳产业园101

      巩固湖泊、林地、湿地和农田等固有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通过改善、优化区域生态植被本底条件,促进形成新的碳汇。

      发展立体化综合养殖,利用食物链加速碳的传递和碳的封存。养殖贝类等滤食性动物,滤食摄取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碳,并通过贝壳为载体固定碳并移出,成为较为持久的碳汇。

      开展环境友好型捕捞作业方式,统筹捕捞作业。积极推广渔船节能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能源进行渔船动力配套。

      改善微观水环境,进行渔业生态修复,捞取或转化水域有机质,进而改善水质,提升水体自净和固碳能力,为湖泊碳汇提供生态基础。

      发展清洁能源、零碳工业、低碳技术等产业领域,探索碳捕集与封存机制。发展碳闭环的循环农渔业,促使产业过程减碳量与产碳量相抵消。发展低碳环保的现代加工业,发展“能量梯级利用”的产业链模式。

      将企业运营和渔民作业结合起来,促进自然渔业资源从无节制竞争性捕捞到有计划协同性生产转变。将大水面和小水面结合起来,促进渔业养殖资源从竞争性资源内耗到协同性资源整合转变。将全

产业链发展起来,促进生产经营各环节从原材料供应者到全产业链价值增值持有人转变。

      开展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构建碳汇交易模式与运行机制,推进生态系统碳汇产品转化成社会资产。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黑龙江环境通报)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近零碳园区: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关键一步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早期概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这时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呼吁注意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提出 “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

探索近零碳发展路径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与其他工业园区相比,具有高科技导向、具备完整产业链、信息化程度高、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开放型发展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新型工业...

碳抵消及近零碳管理标准

近零碳园区试点中,绿化覆盖率作为一般指标,需要大于等于 30% 。因此本研究中,绿化覆盖率的近零碳标准取为>30%。《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山东省近零碳园区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

(3)大力发展氢能。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能源互联转化的重要媒介,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大规模深度脱碳。长远来看,可布局发展氢储能,在适宜条件下,利用氢气作...

工业领域绿色发展

产业升级改造。以实现“绿色制造”为目标,不断降低园区工业碳排放量。积极运用绿电制氢,延伸绿色化工产业链。优化产业链布局以提升集群内循环效率,以园区或区域能源系统大循环视角进行产业链的聚集,实现跨企业、...

交通领域绿色发展

      鼓励低碳交通。零碳交通旨在运用一系列减排手段将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大幅度降低,或将其产生的碳排放用其他途径所吸收中和。常见的交通减排方式包括减少改变出行方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