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产业园”的内涵界定及建设路径研究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我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已于2020 年自主做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应对气候变化,经济转型发展,实现零碳排放是我国当下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承诺的重要行动。 相关研究表明,2015 年中国工业领域 CO 2 排放总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31% [1] ,因此工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而产业园区作为工业聚集的承载地,实现产业园区的零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工业领域面临重大改革,建设与目前时代主题相适应的零碳产业园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在 2021 年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提出:“加快推动零碳产业园建设将成为落实我国精准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落脚点”;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 CEO 张雷提到:“让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载体”。
2022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到,“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到,积极推进“零碳”产业园及示范城市建设,创建新能源使用比例高、电源建设与电网调度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零碳”产业园 [3] ;《江苏省“十四五”绿色交通发展规划》提出,创建一批近零碳示范项目,加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支持合肥长丰开展能源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一批“零碳”示范园区、乡镇。 此外,我国许多市县也积极响应政府规划,提出创建零碳社区、零碳区县、零碳城市的战略目标,例如河北省承德市、湖南长沙市长沙县等。
目前,虽然国内外纷纷开启零碳产业园的建设工作,但关于零碳产业园的相关研究几乎空白,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低碳、近零碳方面,包括建设路径、示范区的遴选以及评价标准的建立等。 而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产业园区逐渐开始强调碳排放总量而非碳排放强度,但是零碳产业园内涵模糊、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体系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零碳产业园的建设工作面临很多困难。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环境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