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碳排放困惑与挑战

admin1个月前 (06-21)零碳产业园9

从各地各行业对碳达峰的误区看,一些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或居民个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存在不少的误区:误区一:碳中和主要是工业节能和生态补偿:误区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将不再适用;误区三:碳中和将显著延缓经济社会发展;误区四:负排放技术是碳中和的终极解决方案;误区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碳中和的主要路径;误区六:我国碳总量控制制度难以真正落实。

从我国能源存量来看,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高达40亿吨和7亿吨左右,我国生产需要的煤矿、油田、运输通道等能源供应系统,我国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汽车、采暖、空调等能源消费行业,以及道路、桥梁、飞机、汽车等重大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目前多数使用煤炭、石油等传统燃料,新能源占比过小,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总体形势严峻。

从人均GDP数据来看,我国人均GDP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农村与城市供暖、空调、汽车、公共设施等民生服务需求缺口较大,需要持续补齐短板弱项,需要新增能源需求,加大了各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

从电力系统结构看,我国发电系统的火电占比高,新能源技术还不完善,集中式风电、光伏等发电侧随机性、波动性大。在用电侧,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后,用电负荷预测准确性下降,导致用户侧完全不可控,有待尽快实现技术突破。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规划路径及案例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现状(2)

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领域,众多学者对园区储能及其运行策略展开研究。Yan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聚类和动态识别的工业园区储能系统(EnergyStorage System,ESS),可缩小峰谷负荷差距,...

零碳/近零碳园区现状

零碳概念层面,刘思远等人对零碳进行了概念界定。其研究中指出,低碳、近零碳和零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概念,随着对碳排放量的限制逐渐严格,由低碳排放到近零碳,再由近零碳到零碳,这是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动态演变过...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与全球脱碳战略比较:推动绿色转型的系统工程”

在零碳理念和园区建设方面的研究表明,零碳概念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涵盖了低碳、近零碳和零碳三个阶段,随着对碳排放限制的不断加严,推动了我国经济向低碳转型。在零碳园区建设路径上,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双碳目标下近零碳园区建设的意义与实践

关于碳中和,各国有四个主要的说法:碳中和、气候中和、净零碳排放以及净零排放。气候中和是基于对气候系统影响的角度出发,即气候系统的净影响达到零。从排放角度看,净零排放意味着温室气体的净排放为零,而净零碳...

探索近零碳发展路径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与其他工业园区相比,具有高科技导向、具备完整产业链、信息化程度高、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开放型发展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新型工业...

交通领域绿色发展

      鼓励低碳交通。零碳交通旨在运用一系列减排手段将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大幅度降低,或将其产生的碳排放用其他途径所吸收中和。常见的交通减排方式包括减少改变出行方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