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打造零碳未来:构建生态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共享幸福园区

admin5个月前 (06-13)零碳产业园117

      公共出行、共享出行等零碳排放出行方式。打造蓝绿交织生态网络应用场景。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抓手,持续推进“一江两岸”海岸线整治修复,推进台州湾智慧生态绿廊建设,打造“山海水城核心区、活力智造创新区、共享发展幸福区”。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建设,丰富绿化形式,合理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在园区内部打造高品质蓝绿空间,构建气候友好型生态系统,实现园区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共进,切实提升园区生态碳汇能力。

      强化零碳科技支撑。充分把握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机遇,依托科创谷建设,聚焦聚力创新制胜,围绕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进人工智能及智能产品应用创新中心、光电

产业创新中心、台州医药健康创新中心建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联合建立零碳产业发展研究院,推进能源、建筑、交通、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探索建立共享研发实验室,实现资源开放共享。立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高质量实施“引人留人”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开建人才创新区,引进培育一批低(零)碳领域领军人才,建设碳中和专家库,为零碳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探索建设园区零碳智慧管理平台,搭建能源综合管理平台、碳排放监测核算与治理平台、园区运营管理平台等三大子平台,打造能源流、碳追溯流、数据流、信息流的全链式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园区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可视化、可跟踪、可分析、可预警。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浙江经济)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园区近零碳建设困境分析

2022 年现状数据均来源于园区提供或基于园区提供的数据,根据指标相关定义计算得到。绿色能源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0。2022 年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近零碳标准为 6...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1)

(1)能源供给绿色转型。首先,应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气”,在物流交通环节推进“以电代油”等,逐渐优化园区能源结构。此外,电能相较于其他不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环保、安全和便捷等显著...

零碳产业园区全程管理与多方参与

“双碳”目标下产业园“低碳—近零碳—零碳”渐进式迭代的客观规律决定了零碳产业园区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动态持续的过程。因此,应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融入零碳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各阶段,包括规划研究和编制、实施和管...

数据要素密度、 产业链数智固碳与中国零碳变革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 低碳化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的零碳变革作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下的重要战略部署, 不仅承载着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绿色转型的愿...

数据要素密度驱动零碳变革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从理论层面来看, 数据要素密度提升对零碳变革的影响机理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要素密度对产业链数智化转型的推动作用。...

未命名

数据要素密度推进 “数字化 + 智能化” 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 赋能产业链技术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数智固碳, 推动中国零碳变革。 通过数据要素密度推动中国零碳变革的机制推演与实证分析, 主要结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