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园区近零碳建设困境分析

admin3个月前 (05-20)零碳产业园95

2022 年现状数据均来源于园区提供或基于园区提供的数据,根据指标相关定义计算得到。

绿色能源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0。2022 年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近零碳标准为 60%,与近零碳标准相比,提升空间较大。2022 年园区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率为 33.1%,与近零碳标准的 80%相比,差别较大。综合来看,园区绿色能源类的两个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相比相差均较大。绿色能源层面,园区应从这两方面着手,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提高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率,提高能源效率,进而减少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低碳产业层面,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1所示。

2022 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 7%,近零碳标准为 8%,现状与标准相比差别不大。2022 年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4.51 吨,与近零碳标准的 1.2 吨相比,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需要降低 3.31 吨,减排压力较大。2022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3%,与近零碳标准的100%相比,存在提升空间。2022 年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97.45%,与近零碳标准的100%相比,差别较小。综合考虑低碳产业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相比相差较大的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园区在低碳产业层面应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万方数据)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碳核算方法论与实践难点分析

工业园区碳核算流程包括:(1)确定核算边界、范围和种类;(2)收集园区内活动水平数据;(3)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4)获取相应的排放因子。工业园区核算边界多取即行政边界作为碳核算边界。然而存在企业因为...

双碳理论

为减缓气候变化,控制全球变暖,2020 年各国陆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会加大自主贡献的力度,实施更为强力的策略,设立目标让二氧化碳排放在 20...

零碳产业园区系统耦合与智慧支撑

在“双碳”目标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要求下,零碳产业园区空间规划要解决传统产业园区规划横向专业之间、纵向层次之间耦合不强的问题。针对横向专业之间耦合不强的问题,一方面,处理好各专业内部耦合。基于产业链...

零碳产业园标准的核心目标

      以远景集团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必维集团等联合在全球率先发布的《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为例,该标准为国内低碳/零碳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从园区的规划、设计...

国外零碳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零碳产业园建设主要在欧美国家进行了探索。例如,德国加强零碳技术系统整合,在柏林建立欧洲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林欧瑞府(EUREF )零碳科技园,通过能源转型在...

数据要素密度通过产业链数智固碳推动 中国零碳变革的间接效应

数据要素密度赋能产业链各生产节点绿色技术创新, 为产业链各环节数智固碳提供关键技术指引, 促进高技术产能优化配置与能效提升, 强化碳捕捉、 碳利用与封存 ( CCUS) 技术, 突破智能化清洁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