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园区近零碳建设困境分析

admin5个月前 (05-20)零碳产业园141

2022 年现状数据均来源于园区提供或基于园区提供的数据,根据指标相关定义计算得到。

绿色能源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0。2022 年园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 15%,近零碳标准为 60%,与近零碳标准相比,提升空间较大。2022 年园区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率为 33.1%,与近零碳标准的 80%相比,差别较大。综合来看,园区绿色能源类的两个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相比相差均较大。绿色能源层面,园区应从这两方面着手,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提高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率,提高能源效率,进而减少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低碳产业层面,现状与近零碳标准对比见表 4.11所示。

2022 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 7%,近零碳标准为 8%,现状与标准相比差别不大。2022 年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4.51 吨,与近零碳标准的 1.2 吨相比,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需要降低 3.31 吨,减排压力较大。2022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3%,与近零碳标准的100%相比,存在提升空间。2022 年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97.45%,与近零碳标准的100%相比,差别较小。综合考虑低碳产业层面指标,现状与近零碳标准相比相差较大的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园区在低碳产业层面应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万方数据)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低碳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所坚持的共同立场和美好愿景,但可持续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解决气候变化和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众多问题和挑战,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工业园区近零碳建设的科学评估体系构建

工业园区近零碳建设指标体系的选取,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考核标准,能够反映出园区近零碳排放现状,同时也能展示出园区向近零碳园区转型的差距。本研究综合考虑我国低碳和零碳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近零碳园区...

交通领域绿色发展

      鼓励低碳交通。零碳交通旨在运用一系列减排手段将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大幅度降低,或将其产生的碳排放用其他途径所吸收中和。常见的交通减排方式包括减少改变出行方式以...

零碳产业园区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空间规划应对策略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了新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基本国策。国土空间规划不但是控制碳排放量的有效尝试,而且是统筹规划碳源和碳汇协调发展的...

未命名

数据要素密度推进 “数字化 + 智能化” 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 赋能产业链技术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数智固碳, 推动中国零碳变革。 通过数据要素密度推动中国零碳变革的机制推演与实证分析, 主要结论如...

零碳产业园区发展前景

我国要实现“30•60 双碳目标”, 任务非常艰巨。国务院于 2021 年 10 月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设立了“选择 100 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的目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