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打造绿色零碳能源供应场景

admin3个月前 (06-12)零碳产业园45

      打造绿色零碳能源供应场景。以零碳产业园为主体,加快建设零碳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打造“坚强智能电网+风光储一体化电源+绿电溯源认证+外购核电”的零碳能源供应体系。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保障园区多元化负荷“即插即用”。深挖园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全力推进信质电机等工业厂房安装屋顶光伏,因地制宜推广分散式风电,实现“自发自用,余量储存”。积极开展隔墙售电,做好绿色电力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衔接,以可再生能源投资、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获取光伏、风电等零碳能源,通过购买三门核电发电量,实现园区100%绿色零碳电力供给。大力发展新能源配套储能,加强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新型储能系统推广应用,探索发展“新能源+储能”、共享储能等模式。探索建立碳抵消机制,推进非零碳排放企业购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鼓励企业自建或参与CCUS等碳减排技术项目,实现园区零碳排放。

      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场景。紧抓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建设契机,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核心,积极发展医药健康、智能缝制装备、光电子信息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绿色环保、数字经济、工业机器

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大力发展支撑零碳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聚力打造“五城之城”、新医药健康城、浙里光谷。积极推进智能家居、时尚产业等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

行动,依法依规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推动传统产业从低端向高端、从单一向多元化提升。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工程,深化缝制设备省级产业大脑试点、杰克“未来工厂”省级试点建设,力争在现代医药、智能光电、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分类培育一批“未来工厂”,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引领新“智”造。依托椒江经济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支持园区企业推行绿色制造,以创建绿色低碳工厂为基础,逐步打造零碳示范工厂。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浙江经济)


标签: 零碳产业园

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近零碳建设的科学评估体系构建

工业园区近零碳建设指标体系的选取,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考核标准,能够反映出园区近零碳排放现状,同时也能展示出园区向近零碳园区转型的差距。本研究综合考虑我国低碳和零碳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近零碳园区...

零碳产业园区面临的现实挑战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我国在零碳产业园区政策与标准制定、示范园区创建、绿色金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为零碳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也面临顶层制度不健全、能源结构转型慢、零碳技术创...

零碳产业园区标准整合与分类施策

我国关于“双碳”目标、零碳产业园区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标准、规范体系都处于探索时期,零碳产业园的空间规划实践将为相关顶层制度体系的建构提供经验支持。建议零碳产业园区在规划之初参考已颁布的相关团体和地...

金融支持零碳园区建设的探索

为有效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低碳转型,金融机构推出包含园区贷、项目贷等传统金融产品及可持续挂钩贷款、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如东莞银行率先推出零碳工业园区贷款,并为零碳工业园区开发主体发放 700...

数据要素密度通过产业链数智固碳推动 中国零碳变革的间接效应

数据要素密度赋能产业链各生产节点绿色技术创新, 为产业链各环节数智固碳提供关键技术指引, 促进高技术产能优化配置与能效提升, 强化碳捕捉、 碳利用与封存 ( CCUS) 技术, 突破智能化清洁生产技术...

生物质能将成为零碳产业园区 供能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共有 173 个国家级高新区、230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07 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区,660 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5000 多家各类产业园区。从能耗情况来看,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