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碳产业园 > 正文内容

基于绿色金融支持的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

admin4个月前 (05-27)零碳产业园98

      目前,零碳园区是一个新兴概念,虽然全球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但欧盟和我国在推进低碳转型和零碳产业园发展方面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案例,为我们研究零碳产业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也对零碳园区的理念、实践、标准等进行了探讨。

       魏丹青(2017 )研究指出,早在 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提出要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任务,对于探索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近零碳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福祉、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形象具有积极影响。李硕等(2022 )研究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国各类园区向零碳/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研究重点分析了传统园区降碳实践中的痛点、AI 技术对园区降碳可发挥的作用;阐述了零碳/低碳园区建设路径及 AI 赋能园区降碳的实践应用场景,创新构建AI 赋能园区降碳潜力的分析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降碳潜力进行估算,提出了行业发展政策建议。钟伟东等(2022 )分析得出打造“零碳”园区的三条实施路径:一是“开源”,利用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能源供应端的碳排放量;二是“节能”,采用地(水)源热泵、节能照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降低园区能源消耗总量,减少能源消费端的碳排放量;三是“增汇”,通过在园区内植树、草坪增加草木碳汇,能够吸收部分二氧化碳。

      11 月 24 日,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等单位发布《2022 年零碳园区实践白皮书》提出,园区亟需在社会发展和“双碳”目标中找准平衡点,探索契合自身特色的零碳转型路径,科学落实动态零碳目标。具体来看,围绕能源转型、零碳目标、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核心目标,依托资金、生态、科技、服务,以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为支撑,白皮书重点阐述了贯穿从策划筹备、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到运营迭代等园区全生命周期的零碳解决方案。

      然而,上述学术探讨主要集中在零碳园区建设的技术路线、标准和实践方面,缺乏从金融支持等宏观视角来分析如何推进零碳产业园建设的研究。特别是在当前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零碳产业园建设纳入绿色金融重点领域进行支持,探索金融支持零碳产业园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本文拟在此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研究,为相关决策部门推动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参考。中能国新集团业务依托中能国新投融资板块,中能国新产业投资集团,中能国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能国新双碳产业,中能国新并购重组等项目,致力于为央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等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出处当代金融研究)


标签: 零碳产业

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现状(2)

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领域,众多学者对园区储能及其运行策略展开研究。Yan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聚类和动态识别的工业园区储能系统(EnergyStorage System,ESS),可缩小峰谷负荷差距,...

国际产业集群脱碳战略比较及创新机制探索

美国产业集群脱碳战略为重视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以税收等财政和信贷政策为主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转型。具体政策包括: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专项激励...

低碳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所坚持的共同立场和美好愿景,但可持续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解决气候变化和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众多问题和挑战,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低碳产业建设标准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货币表现出来的工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成果,反映了该地区在该时期内提供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该指标的设置参考了园...

碳抵消及近零碳管理标准

近零碳园区试点中,绿化覆盖率作为一般指标,需要大于等于 30% 。因此本研究中,绿化覆盖率的近零碳标准取为>30%。《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山东省近零碳园区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

零碳产业园区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空间规划应对策略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了新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基本国策。国土空间规划不但是控制碳排放量的有效尝试,而且是统筹规划碳源和碳汇协调发展的...